零距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2014-08-28

 

巴中市公证行业
 
零距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市公证工作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弱势群体、基层社区零距离服务为主线,全力畅通“最后一公里”,零距离接触服务对象和基层群众,帮助党委政府分忧、帮助困难家庭排难、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困难。
 
一、零距离服务——重大项目和外来企业
 
    “这次拆迁还房抽签是公平的、透明的、公开的,既有公证员全程参与监督,还有纪检监察部门参与,让我们这些拆迁还房户口服心服……”,这是6月11日,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兴文镇人民政府西片区(西锦苑)第5幢安置还房抽签现场会一位抽签户的感慨。截止6月底,巴中市蜀北公证处公证员对西片区近2000户拆迁安置还房抽签进行了现场监督,通过现场监督,安置还房公开、公平、公正,被拆迁户都高高兴兴地住进新房,巴中市蜀北公证处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服务态度赢得了所有群众的信任和赞许。
 
    6月29日,周末双休日,巴中市蜀北公证处公证员为巴中中国西部盘兴物流园区抽签选房活动进行现场监督公证。
 
    从2013年开始到今年,巴中市蜀北公证处就指派2名公证人员,到中交王府景开展上门服务,主要为购房户办理委托书、按揭借款合同公证,截止今年6月底,服务群众1100人次,出具公证书950余份。
 
二、零距离服务——弱势群体
 
    今年5月16日,巴中市蜀北公证处受理了一起弱势群体财产继承公证。巴州区白云乡居民陈某系五保老人,2013年6月去世,死亡后农行遗留有存款2000多元。根据法律规定,应当由死者的父母、配偶和子女共同继承,鉴于死者是五保户,没有父母、配偶、子女,死者遗产应由其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继承。公证员受理后针对该继承权公证的法律关系以及提供的证明材料很复杂,指派专人从死者的邻居、社区进行走访调查,帮助继承人收集相关证明材料,到银行查询存款余额,2天内就办理完结。
 
    7月23日,巴州区大罗镇的李某、张某夫妇,年龄均超过70岁,其女儿在北京死亡,因李某张某夫妇年迈体衰不能亲自到北京参与赔偿协商,追讨赔偿款,于是到巴中市蜀北公证处办理《委托书》,接到电话后,当天上午,公证人员冒烈日亲自上门到巴州区大罗镇李某家中办理公证并减免了李某公证费用。
 
    下基层、接地气;零距离服务基层、零距离服务弱势群体。这是今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司法行政系统对全市公证等法律工作者提出的具体要求。为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和弱势群体,巴中市蜀北公证处全体人员庄严地向社会做出《便民服务八项承诺》。承诺的内容涉及依法执业、热情服务、高效出证、特别服务、确保质量、规范收费、廉洁办证、投诉等8个方面。为了方便群众办事,做到在双休日期间工作的无缝对接,巴中市蜀北公证处还专门设立了双休日预约办证服务热线电话并予以公布,避免群众往来奔波;对于一般办证服务也规定办理时限,不得推延、搪塞,特别是当事人有困难、行走不便的客户,公证员主动上门提供办证服务,对残疾人、老年人和特殊困难人员给与优先办理,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和免收公证费。对群众来信来访和投诉做到事事有答复、件件有回音。自2013年以来,全市公证行业共为老弱病残和困难家庭,提供上门服务、法律咨询、免费公证2200件(次),减免相关费用450余万元。
 
三、零距离服务——基层社区
 
    “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说到底是思想和工作作风上的问题,服务意识不够明确、态度不够端正、责任心不够强的问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市公证行业扎实全面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制度了“基层工作要点”,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当“意见箱”,群众意见一听听。在基层法律服务所设立群众服务窗口,简化办事流程;党员、干部带头亮明身份,让自己置于群众监督之下;给村民免费提供在茶叶、果蔬种植等产业发展方面的法律服务。同时通过开座谈会、发放意见表、与群众谈心、入户走访、深入群众工作站(室)接访等听意见、找问题,为群众发表意见架起绿色通道。当“宣传员”,法律政策讲一讲。依托全市“法律六进”活动,组织青年律师、公证等法律工作者送法到学校、进企业、驻乡村,开展《婚姻法》、《未成年保护法》、《九年义务教育法》、“两免一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法律法规和政策宣讲会;到扶贫联系村,围绕群众关心的婚姻、赡养、劳务、工伤索赔、工资、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宅基地管理、医保社保等问题提供咨询、详细解答村民的法律问题,调解纠纷、化解矛盾。
 
    “基层工作要点”的推行让教育实践活动内容更丰富,促进公证队伍作风转变。特别是全体党员干部勇当排头兵和突击队,把解决征地拆迁等群众利益的问题、关注群众的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等热点问题作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主要抓手和解决“四风”问题的关键,坚持为民利民便民,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推进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